那一天,朋友說:「你說的某幾個字,讓我很受傷。」朋友只記得受傷的感覺,忘了到底是我說的哪幾個字,讓他有那種感覺。
乍聽到朋友這麼說,我第一個浮現的感受是:驚慌。我是說了什麼,竟然傷害了別人?我說錯了什麼話嗎?擔心做錯事的那個慣性,又跑了出來。第二感受是:困惑。我努力回溯我說過的話,雖然不記得實際上說了什麼,但是,我記得我沒有哪句話是存心要傷人而說的,我記得我是單純分享我的真實想法而說的。
由於在場的其他朋友也弄不清楚到底我說過的哪幾個字刺傷了那位朋友,所以,我建議針對剛才討論的主題,我再說一次我的意見,也許我會慣性的把我習慣使用的字詞又自然的說了出來,然後感覺受傷的朋友,就可以在我所說的話語中,找到讓他感覺受傷的那幾個字。
我說著說著,受傷的朋友立刻抓到說:「就是這句話 – 不要太快為每個狀況『下定義』,因為各種狀況都有不同的面向,不一定只有一個面向。」朋友說,他聽到「下定義」這三個字時,他會覺得我在批判他,批判他總是在「下定義」,好像他總認為每件事情都只有很單向的結論,可是,他只是很多深刻的內容,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而已,他也追尋過各式各樣的課程,然後才得到現在的結論,並沒有那麼狹隘。他覺得我在說他太狹隘、太容易得到單一的答案,因此,感覺被誤會、委屈、以及對於自己無法像很多人那麼會說話感到自卑。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他覺得我在說那段話的時候,我有露出「不屑」的眼神,他覺得那個眼神,讓他感覺到「被瞧不起」。
原來如此。
原來在這位朋友的眼裡,看到的我,是這樣的我。驕傲、以為自己比較厲害、又伶牙利嘴、而且會把驕傲透過不屑的眼神表達出來。
聽完朋友的說法,我內在有幾個情緒按照順序如下浮現:
第一秒浮現的情緒:我哪有你說的那樣?我怎麼可能驕傲?我的性格甚至是很自卑的,而且,我說那些話,一點都沒有想要看不起你的意思,我祇是說出我的想法。你不該這樣批判我。
這時的我,想要辯解,辯解我的清白。大概只有一秒鐘的時間,我忍住這一秒,沒有開口辯解。
第二秒浮現的情緒:我真的沒有一點點驕傲嗎?也許不是100%驕傲,但是,難道沒有那麼0.001%的驕傲嗎?難道沒有一點點覺得我比你們聰明,我比你們更讀得懂書裡的內容嗎?我發現我真的有,非常隱微的藏在我裡面。
第三秒浮現的情緒:原來我有這一面,驕傲而不屑。並且從這位朋友眼裡看見,原來所謂「別人是你的鏡子」,是這麼一回事。也許這位朋友看見的是我這個人的其中一小部份,但是,那是我自己看不見的那一部份,透過朋友的眼睛讓我看見。
於是,我開口說的是:「不是常說『別人是我們的鏡子』嗎?謝謝你讓我看見我自己有這個面向。不管其他人有沒有感覺到我的這個部份,但是,至少我在你的眼裡,看起來確實是這個樣子。那代表我確實可能流露出某種不屑,或我使用的言詞,確實帶著批判你的意思。」我想想也是,當我說「不要太快下定義」時,不就是在批判他「太快下定義」嗎?當然,這可以說是討論或表達意見,但是,要說成批判,也很合理。
受傷的朋友這時倒不好意思起來,說:「你會生氣嗎?」我經驗過我的那三秒情緒後,我裡面剩下的不是生氣,反而有一點點羞愧,羞愧於我竟然有那麼一點點看不起我的朋友。而且,被我的朋友感覺到了,我有被抓到的感覺。
所以,我轉而謝謝這位感覺受傷的朋友,謝謝他願意說出來,給我機會看見我自己的其中一個面向,並謝謝他揪出讓他糾結的點,否則日後我們每次相見,他都會想起被我傷害,而跟我有疙瘩。我也會因為感覺到他的疙瘩,而不知道如何與他相處。現在,因為他很有勇氣的提出來,使我們的疙瘩消除,未來見面時,就不會有一種莫名的壓力。
朋友也說,這或許只是因為他內在某些傷痕、自卑、受害等各種情結沒有處理,所以才會對我的話語或流露的一點點眼神傷到,就像在場不只有他,我說的話也不只對他說,可是,卻只有他一個人感覺受傷,沒有人感覺被看不起,卻只有他感覺被看不起。想到這些,朋友就說,他知道因為他內在有那些未處理的部份,才會被我勾出那些情緒。
朋友說的這些,我心裡知道,只是這必須當事人自己去領悟,我這個另一方的當事人繼續去提這些,就有點為自己辯解的味道。聽到他自己說出來,我更願意低頭感謝他成為我的鏡子。(看吧?我用了「低頭」兩個字,可見我是多麼愛面子與驕傲啊!)
朋友又笑又哭的說,我們可以抱一下嗎?當然可以,我說。
我們擁抱著,我聽到他又忍不住哭出來的聲音,只好輕拍他的背部,輕聲說:「我相信這是一份美好的禮物。」朋友同意的點頭。
沒想到,對我而言,這真的是一份禮物。
隔天我在花精個案中,竟然就用上了這個故事。不只幫助到我的個案,也讓我在重新敘述一次時,從中又找到更多的學習。
由於我非常恐懼與人產生關係,不管是兩個人的關係,或是一個大團體的關係。那個恐懼是,我擔心與人往來時,不斷產生的誤會、摩擦,會讓我情緒混亂,會讓我受傷或是傷害到對方。所以,我總是避免跟任何人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或是過度深入一個團體。但是,這一次與這位朋友發生的事件,讓我理解到「人與人之間,就是在不斷的衝突、和解、彼此原諒之中,加深彼此的關係與情感。如果,我不讓關係深入,深入到會產生衝突,那麼我與人的關係,就無法變得更親密,更深刻。」
這次的經驗,使我比較信任於「人跟人之間可以吵架」。
我也發現,我總是會在投入緊接而來的個案前,累積足夠的故事,並且總剛好是即將要做的個案所需要的故事。
我的朋友大概沒想到,他的勇氣給了我這麼多好處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