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綜合閱讀筆記 (1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沒有死亡,只有焦點的轉換。

死亡感覺起來像心理學上的時間,在死亡前,會立刻覺知到寬廣的當下。

在死亡之後,這個自我會立刻變成下一個存有的潛意識。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人類是逐漸在進化的,但是,這個進化不是由外加入什麼東西到我們人裡面,而是我們人裡面本來就有,只是在過去數萬年間,我們沒有去使用,以至於遺失了那些能力。那些遺失的能力,都放在我們的DNA裡面,我們擁有很多能力,但是,我們忘了我們有,因此,我們也不會使用。

 

而人類的進化,有一部份就是我們這些人,漸漸找回那些能力,很緩慢的,很花時間的,漸漸找回一些能力。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讀聖經,才發現原來以前我都是閉著眼睛在讀。竟然有那麼多看不懂的地方,以前卻沒有發現。我這次是在撒加利亞書裡,看見天使的蹤跡。

 

在先知書中,天使扮演的角色,通常都是傳遞訊息。在撒加利亞書一、二章裡面,看到的天使也不例外。可是,我有一個疑問是:現場有天使、先知,上帝耶和華也在現場,既然祂本人都親自到現場了,為什麼還要有天使幫忙傳遞呢?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次提到天使,是在但以理書第十章的地方,但是,只有提到,並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可疑的人物。

 

但以理是一位先知,所謂的先知就是傳遞預言、傳遞神的話的人。這一次,照樣有人來傳話,告訴他未來這些國家的發展與狀況。那些預言北方打南方,南方又打北方,哪個王後面又有哪個王接續,然後,又出現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又滅亡,實在很複雜,本來想弄懂,後來覺得實在不是我的能力可以完成,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理解的,就暫時先放棄。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次天使的出現,只有一下子而已,卻必須交代前因後果一下。

 

那時候,以色列有一個王,叫做亞哈。他當時下令殺了很多耶和華上帝的先知,於是,耶和華使撒瑪利亞地區不下雨,大旱鬧飢荒。他之所以會殺耶和華的先知,當然是因為他不相信耶和華了,當時他們信其他的神,名字叫做巴力、亞舍拉。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經中第二次出現天使,又是要滅城的時候,這次要滅的是耶路撒冷城。這次要滅城的原因,我就覺得很難懂了。

 

原因是大衛王犯了一個罪,是什麼罪呢?就是他派人去點算以色列人和猶太人的數量。這裡我就不太懂了,為什麼這是罪呢?這種行徑不是有點像是我們現代的人口普查嗎?弄清楚自己的國家裡,有多少人民,為什麼是罪呢?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一天,上帝鐵了心要毀滅兩個城市,因為他聽說這兩座城市的人,無惡不作,沒一個好人。不過,這位上帝也不是隨便聽信人,就使出殺手的上帝。他認為他必須親自下來看看,親眼看看,這兩座城的人是不是真的像傳言中那樣壞。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個很會討價還價的人物,這個人叫做亞伯拉罕。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樣是一本很難懂的書。

好像每一個字都讀得懂,可是,又覺得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懂得的。看完這本書,似乎可以得到一些概念,但是,卻不知道要如何去達成這些概念。書中的許多情節是怎麼發生的?不知道,是很懸疑的那種不知道。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本書的內容比「巫士唐望的教誨」更難理解。第一本書「巫士唐望的教誨」中,作者卡斯塔尼達跟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對巫士的世界完全不了解。他忠實紀錄自己接觸巫士世界的每一個嘗試,他聽不懂的部分,我也一樣聽不懂。他不只忠實紀錄,還嘗試在第二部分將自己的經歷做出一個有理論架構的整理。在這第一本書中他所寫的一切,我都可以理解。就好像如果現在有個巫師突然把我找去,說要交我巫術,我在莫名其妙下,跟著巫師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那麼我也同樣會做這樣的紀錄,並希望從這些事情中理出一個頭緒。

 

所以,雖然「巫士唐望的教誨」裡面,所描寫的許多事物,我依然感到不解,但是,作者跟我一樣不解,也跟我一樣,可能暗暗把一些無法理解的教導,當作隱喻故事在聽,所以,不管書中的描述多古怪,都可以接受,因為,我心裡想:那只不過是個隱喻。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記得這本書,幾年前我曾讀過。但是,我把他當作一本小說來讀,因此,沒有很在意每一個事件的意義,我以為所有的內容只是作者編造出來的故事。記得我當時讀完的印象是:講了半天,也沒說出個道理來。並沒有指出一條學習之路,也不過就是使用一些迷幻藥,弄出一些幻覺,然後針對這些幻覺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話。就這樣而已,還不是吃迷幻藥。

 

當時的我,有看沒有懂。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網路上看到了克里昂「開悟的八個轉換」,很簡單的條列出來,我有點看不懂,於是,去Kryon的網頁上,想找原文來看一遍。這才發現原文是一篇很長的訊息,不只是八個條列項目而已。

我閱讀外文資料時,習慣摘譯重點,以便自己抓住關鍵,對文章可以有全面性的了解。既然已經摘譯了,就順手跟大家分享。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收到「巧克力戰爭」這本書,兒子就跟我預定了要接著我後面看。兒子看完後,找我討論時,我發現我們討論到一個問題:「英雄是命中注定?或是一種選擇?」

兒子認為如果不是守夜會的人,找傑瑞執行任務,以傑瑞的懦弱個性,根本不可能抗拒巧克力義賣的事情。傑瑞只是順水推舟,並沒有想做英雄,他甚至只是懦弱的照著已經漸漸習慣的方式繼續做下去而已,他並不見得有什麼勇氣。兒子想說的是,他不過是運氣好,剛好碰到可以當英雄的狀況,任何人遇到這種狀況,也都會做出相同的舉動,沒什麼了不起。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有「偵探」這兩個字,但是,這本書一點都沒有懸疑緊張的氣氛。每一個案子都辦得很溫馨,也沒有激動的復仇情節,更沒有正義凜然、是非分明、壞人有悽慘下場這類的描述。當然更沒有那些偵探小說的機關重重,佈局緊密。

這是一本描述生活的小說,描述平淡的、悠閒的、珍貴的非洲生活的小說。為什麼說珍貴呢?因為在我們現在的都市生活裡,早已經失去了那種悠閒品味大自然的心了,我們每天忙著工作,忙著生活,卻忘了這些忙碌都是為了什麼,我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品味我們自己的生命。所以,那本小說裡所描述的,是我們已然失去的自然的生活,我們失去的是我們最珍貴的。蘭馬翠姐是這樣說的: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無論是基督教或佛教,從小到大我都不喜歡聽那些天堂或地獄的描述,我不認為地獄的懲罰對人性有幫助,就像是你無法用鞭打我的方式,讓我弄懂我不會的數學習題,也不能用責罵我,逼我去喜歡一個討厭的人。如果不是出於我的真心理解與願意,那麼不管是什麼懲罰,都無助於事。也許會使我因為害怕繼續受到懲罰,而照著所謂的好的方向去做,但是,我一定不會快樂,因為我不是真心想要去做。所以,地獄的懲罰顯得很可笑,也顯得無知。顯示出想出地獄這種事情的人,完全不曾真心去了解人性,地獄是那種獨裁者才想的出來的東西。

而天堂呢?我也無法接受。究竟是誰給了一枝尺,去量出誰符合標準,誰不符合標準呢?人世中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瞬息間有數萬個起心動念,誰能輕易的說自己真的符合標準可以進天堂呢?又有誰能輕易的把任何一個人排除在天堂之外呢?有那麼多人在積陰德行善,為了死後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印加能量療法」這本書裡,有一段描寫巫師的問句: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繼「追蹤師」系列那三本書之後,我希望一生擁有,且一直放在身邊,想到就拿起來看的書。因為雖然在看的過程中,每一句話都認真思考過了,也不斷有「這些想法說的太好了,正是我一直在找的,也是我一直在想,不曾整理起來的想法」這種感覺,好像每一句話我都咀嚼消化過了,應該是一本已經看完的書,可是,我卻一直覺得這本書是看不完的。有太多地方可以一看再看,或重複思索,也有很多地方以為懂了,卻不一定懂了。

當我闔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想到一個問題:這麼說起來,整個對話,與其說是與神對話,不如說是一場內在對話?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封面上說,這本書是靈魂之旅三部曲的第三本書。但是,內容有很多跟「天堂之旅」重複,我還差點以為是同一本書,只是書名不同而已。兩本書談到的很多例子都相同,當然也有一些不同的例子。這本書比較重要的不同點,是在於每一章的最後,都會有一段冥想的文章,很適合錄製成錄音帶,在靜坐冥想時播放,幫助人觀想另一邊的景象。話雖這麼說,我也不知道效果怎麼樣。不過,我真的會這麼做,我昨天才把第一篇冥想錄好,我決定要錄下每一篇,在我冥想的時候,耳朵聽到的是我自己的聲音,讓自己帶領自己回到另一邊,感覺挺不錯的。

我覺得這本書比較偏重於在我們了解了有另一邊的存在、有天使、有指導靈、有生命藍圖這些事情之後,我們如何在人世的生活中,應用我們的了解?應用在許多主題上,比如寬恕、愧疚、愛、與人的關係等主題中。每一篇最後的冥想文章,也在幫助我們與愛的源頭連結,產生不同的覺知來面對這些主題,但是,這些都不是看完這本書就可以明白或應用的,我想,還是要確實去做冥想,或在每個生活片刻中保持覺知的狀態,與能量的源頭連結。我想,用身體去實際經歷,才是真正的明白。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一家在談論死亡、天堂、鬼魂這些話題時,最後的結論總是:可是,也不知道到底實際上是怎麼樣。我們又沒有死過,也不能通靈,也沒有死去的人回來跟我們說狀況,那我們怎麼知道實際上,是什麼情況呢?

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疑惑,但是,「天堂之旅」這本書,卻提供了解答。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第一次讀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是第二次讀他的原文作品。他其他的小說,我書架上放的都是中文版,只有「挪威的森林」是在一次去日本時,到舊書店搬了一套原文書回來。那次之所以會搬回來,是因為在台灣的日文書店中,曾看過那一套上下兩集,一紅一綠的精裝版封面,覺得這書真是太漂亮了,可是,在台灣買新書很貴,遲遲下不了手。直到在日本的舊書店看到,便宜到不買回來對不起自己,於是就遠從日本扛回來。那次行囊裡面扛了很多舊書,還被迫在機場打開行李分裝,否則就會被罰超重的費用。於是我書架上的「挪威的森林」就有了中文版與日文版了。

至於這一本「やがて哀しき外国語」,就我記憶所及,是我在出版社工作時,一位已經離職的編輯借我的。那一次他剛從日本玩回來,也是去舊書店搬了這本書,他說他日文才學沒多久,想努力把這本書看完,可是,非常吃力,所以先借我看。但是,他拿書來給我的時候,是他已經離職之後,也沒留下地址電話給我,拿了書回家才想到一件事情:我要怎麼還書給他呢?於是,這本書一直一直放在我這裡,卻也一直放著沒有拿起來看。因為當時的工作,每天要看非常多的日文書,實在沒力氣在工作之餘,又拿日文書起來看。下班後我渴望讀到真正的中文。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這類解牌陣的書,很有參加猜迷遊戲的趣味。作者每介紹一種牌陣,就會列出幾個實例,並說出他的占卜結果。我通常都先看他排出來的是哪幾張牌,然後對著那幾張牌,自己心裡想著,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解說?等我想過一遍之後,我才去看作者的解說,那真的很有意思,看我的答案跟作者的解說差距有多少,對答案的感覺很有趣,有一種跟作者直接對話的感覺。

有時候,我會同意作者的解說,有時候,我會覺得也可以用別的觀點來看。不同想法的交流很不錯。而且,閱讀很多則作者的牌陣解說之後,發現這位作者有他喜歡的牌義,他會經常重複相同的牌義。一張牌的牌義會有很多面向,解牌的時候,就看當時的直覺、針對的問題以及與其他位置的牌之間的關係,而選擇使用的牌義。我自己在看作者排出來的牌陣,自已在心裡解牌的時候,我發現我也有我自己很固執想用的牌義。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本書故事其實很簡單,從頭到尾就是在詳細描述一個喪偶的女子,如何度過悲傷,如何開始決定要過新生活。

不知道是譯筆的關係,還是本來文字就有點碎碎的,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有點不能進入。直到有一天,當我在公司遭到極大挫折,回家大哭,然後聯想到我前半生的挫敗,比如說,從小到大也沒有好好的大玩一場,也沒交到幾個要好的朋友,又談了幾場莫名其妙的戀愛,又結了一個一走出禮堂就後悔的婚,然後,又奮戰很久才脫離,卻影響了兩個小孩。然後,又必須努力承擔起這些我莫名其妙惹出來的事情,又對兩個孩子感到愧疚。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