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預期會遇到這樣一本書,也沒有任何計畫要讀這樣一本書。
從圖書館的新書架子上,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是因為「譚崔」這兩個字。在很多部落格上看到這個字眼,但是,從來都不懂什麼叫做「譚崔」,帶著一點好奇,拿起了這本書。決定把這本書借回去,是因為這本書後面,附有一張印度音樂的光碟,我想:我可以把這張光碟留在電腦裡,於是,我可以多幾首冥想時可用的音樂。
因為這個想法,我連內容或推薦序都沒翻過,就把書帶回家了。
我沒想到的是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停不下來的一直看,整整兩天的假期都放在看這本書上面。更沒想到的是,這本書的每一頁不只有靈性,還都有「性」這個主題。
這也是唯一一本書內的練習,我必須放棄不做的書,至少目前必須放棄。這或許也是在告訴我,有時候不一定非要做練習也可以把書看完,看完後等待適當的時機,等時機成熟就可以做練習了。不用勉強,也不用批判。
在過去的教育中,無論是家庭教育或教會中的教育,大部分是不談性的,甚至光是想起性或幻想著性愛情節,都可以被歸類在「姦淫」這條戒命之下。但是,這本書卻這麼寫著:
性與靈性可以是同一種能量的想法具有相當的啟發性。
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摧毀我從小到大的教育,我很「驚喜」的發現,「性」與「靈性」竟是同一種能量,當我們感到性能量膨脹時,可以把這個能量往上擴散,成為靈性能量,不用再轉化為羞恥或發洩。
我幾乎在這本書裡,找到我追尋之物的支持。尤其是最近,在面對我的陰影面時,我感受特別深。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更輕鬆與自己相處的方式,讓自己放鬆下來,接受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自己,讓自己處於自然而放鬆的狀態。而這個部分,我在作者若妲的求道過程中看見了,我看見有人找到了一條路,讓自己自然而放鬆的接受自己,這給我很大的鼓舞,表示確實有路可走,也證實這是一條正確的路。
…..也因為這種保持自覺的習慣,你的內在始終都是處於某種分裂的狀態。你並不能真正被允許做自己,你一直都被切割成二個部分:天性的那部份想以某種方式來呈現自己,想做某些事,但內心的批評者卻在判斷、批評、抑制住部分的你。
成為放鬆而自然的,就是返回實在、真實、不被切割的你的那條路。…..如果你還在嚐試為別人,又怎麼能寄望再度發現你自身真實的存在?
我總覺得遇見這本書,是有深刻意義的。她在教導我面對性愛、伴侶的態度,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也是我最不知道怎麼去探索的部分。曾經有過婚姻關係的我,一直有一種深深的感受:無論我身邊有沒有伴侶,我都清楚意識到我是一個單獨的人。以前我以為這種「單獨」的意識,就是「孤單」,也就是說,我身邊明明有人陪伴,我卻還是寂寞孤單的,這是否表示我跟伴侶的關係有問題?但是,當我離開了我的伴侶,我獨自帶著孩子生活時,我知道我與孩子之間有著血脈相連的關係,我知道我深深的愛著他們,但是,我還是清楚意識著我是「單獨」的,我的所有靈性的理解,是屬於我個人的,不是與我周圍的人相依存的。我的任何成長也是我自己的,我無法將這些與我身邊的人連結在一起,這些人、這些事只是觸發我往內在去思考的觸媒,但是,他們跟我絕對不會是1+1等於2的關係,我的成長不會等於他們的成長,我的就是我的,我是1,無論跟任何人在一起,無論周圍有什麼人,我都不會變成2或3,我遠永都是1。
於是,我想著,如果我遇見一個非常非常相契的人,那麼這個「單獨」的感覺會消失嗎?或是人基本上就是單獨的,無論在任何時刻,跟任何人在一起,「單獨」就是一種基本元素?這些問號,我也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
你是單獨的,在自性的最核心深處,你一直是單獨的,即使你和鍾愛的人在一起……唯有當你對自己的單獨感到舒服而且放鬆之時,你才能真正放鬆地和愛人在一起,因為唯有這個時候你對自己才是感到舒服自在的。
這一段話又解放了我,每一個人的本質都是單獨的,我不需要為這個「單獨」的意識而感到愧疚或擔心,因為這是我本然的模樣,也是每一個人本然的模樣。
雖然,讀到這裡,解決了我對「單獨」的困惑,但是,我知道當我遇到一個人,產生一種心動或一種動情,我還是會往後退開。我選擇了若妲所說的那種「不去活」的態度:
我們所有人的基本選擇,在任何時候,任何片刻,都可能是生死之間的抉擇。假如我們選擇了生命,便是走在譚崔的路上,因為譚崔正是去喚醒、去慶祝、去蛻變生命能量。我們若選擇死亡,便是拋棄了譚崔。當然,沒有人真的想到自己是選擇了死亡。哪門子的聰明人會做這種事?但事實是,每當我們抑制了生命的脈衝,寧可選擇安全感、安心、舒適與妥協時,就是在選擇死亡,我們是在宣告自己不想活了。
我想起我這幾天感受到的那幾個字:讓它發生。
我總覺得這本書整個就是在鼓勵我,採取另一種開放的態度,無論我的腦袋對於伴侶、性愛、愛情有什麼樣的預設立場,我都應該採取開放的態度,敞開的心態,然後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就像若妲說的:
它是一種邀請,邀你一直都保持敞開,向新的、不可預期的、令人驚訝的敞開來,即使這個驚訝指的是你和這個人只能相處一個小時,或是餘生都將共渡。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沒有什麼黃金守則,只有一點:和你自己的能量連結,有勇氣跟隨它,前往它要帶你去的地方。
這些句子對我而言,是如此的像當頭棒喝。我幾乎想把這些句子貼在牆上當作座右銘了,那是一種很多藩籬被衝破的感覺。
我喜歡這本書,也喜歡作者若無其事的敘事方式。
通常有那麼多性愛情節的時候,讀者的眼光常會被性愛的故事吸引走,但是,若妲的敘述卻讓人的目光無法從她的內化體悟移開。
我一邊看一邊想著,如果我處在她的位置,我能夠有這些理解嗎?
我能夠在一個個伴侶的經歷中,學習到內在的靜心嗎?
我可以在清潔工作裡,找到靜心嗎?
我可以在每一個忌妒裡,找到靜心嗎?
我覺得若妲的旅程非常偉大,令人傾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