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放學回來,談到老師的一項規定。

老師說,不管你是不小心或故意,只要你碰撞到別人,而對方認定你是故意的,那你就必須處罰。而當我詢問事情發生的經過時,如果你很快就把經過誠實說出來,罰得會比較輕。如果你拖拖拉拉,想要逃避的話,那麼就會罰得比較重。

(我可以瞭解老師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第一點,在對方不同意的狀況下,只要你任意碰撞到對方,你就是錯的。第二點,犯了錯,就要立刻誠實承認。拖拖拉拉就表示你想要逃避責任,這也是不容許的。所以,兩者都要罰。)

兒子說,正當老師還在繼續解釋這項規則時,當場就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情。

一個同學要趴在桌子上時,手不小心碰到前面的同學。前面的同學立刻去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打我。」
老師立刻請兩位同學到他身邊,要問清楚事情發生經過。
但是,碰到人的那位同學,卻開始扭扭捏捏,不肯重新表演一次。經過老師一再地催促,並威脅拖拖拉拉的,會加重罰則時,這位同學勉為其難的碰了一下那位告狀的同學。
於是老師宣布:「你早點表演就好了,就不用這樣啦!因為你沒有拖很久,本來要罰你20行生字的,現在減十行。」

原本以為事情就這麼結束了,可是,就在老師繼續上課的途中,那位被罰10行生字的同學,眼眶竟然紅了起來,就在課堂上大吼:「不講道理!!」

兒子的結論是:他真是很笨,老師說過,只要立刻承認,根本就不會被罰。
當老師問:「你怎麼弄到他的?」
就只要立刻照實表演一次。
然後老師會問:「知道錯了嗎?」
只要回答:「知道。」
接著老師會問:「下次會再這樣做嗎?」
你就答:「不會」
這麼一來,老師就不會給任何處罰了。所以,那個同學真是太笨了,照這順序做一遍,不就什麼事都沒了嗎?

我不禁要問:

那位同學為什麼會覺得不講道理?他是不是覺得很委屈?他是不是覺得這整件事情,在邏輯上有點不通,卻又無法提出反駁?而且在老師的權威下,他又不能反抗,只好在課堂上大聲抗議?
為什麼不小心碰一下,就要被處罰?為什麼對方說是故意的,就一定認定是故意的?如果我真的是不小心呢?

我想孩子們也明白這一點,「不小心」與「故意」的認定,有點讓人無所適從。於是,兒子說,因為發生了這件事情,所以他們下課經過別人身邊的時候,都非常小心,很怕不小心碰到別人一點點,就被認定為故意打人或撞人,結果被告到老師那裡,又要被處罰。

當我把問號丟給兒子時,兒子回給我一連串的「不知道」。
我知道這個「不知道」代表什麼意思。

代表的是,我懶得去理清這裡面的是非對錯,反正我有我的一套應付方法,所以處罰不會罰到我身上。至於那個同學的委屈,那是他的事情,跟我無關,我不需要去搞清楚。而老師定的規矩是對是錯,我也懶得去想,反正我也不可能改變老師,我想通了又怎麼樣呢?還不是照我那一套來應付。

至於當我說「我知道錯了」的時候,我是不是真覺得錯?當我說「我以後不會再做了」的時候,是否我以後真的就不會這麼做了?這可就難以保證了,誰知道我什麼時候又會不小心碰到什麼人呢?而那位不小心的同學,會不會因此而積恨在心,就更不是我的事情了。

所以,別找我釐清這件事情的看法,只要沒罰到我,我就不想花時間去動這個腦筋。

人,確實是自私的。兒子不想釐清,也不想深入去談。只是詼諧的表演著他們下課時,用跳舞般的步伐,互相閃躲的模樣,臉上的笑,擺明了在告訴我:這整件事情,實在很荒謬可笑。

從兒子的對應方式,我看見孩子真是「對答如流」。他知道大人要什麼答案,於是,他就給什麼答案。但是,大人根本不知道他內心在想什麼。當孩子服從的說:「對不起。」時,也許他內心正在狠狠的咒罵著那個害他在老師面前挨訓的人。當一個孩子說:「我知道錯了。」的時候,也許只是一句話而已,根本與他真心的感受無關。而大人,卻很喜歡這些表面上的回答,好像這個回答就解決了一切。

聽到兒子說那位同學在課堂上講的那句:不講道理。我就知道,整件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有解決,看起來老師也聽了事情經過,做錯事的人也認錯了,罰也罰了。可是,被罰的人,事實上一點都不覺得自己該被罰,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有錯,甚至覺得老師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結果呢?這件事情,不僅等於沒處理,甚至還傷到兩個孩子,不小心碰到人的孩子與被碰到的孩子。

我們在家裡處理自己孩子的問題時,其實也經常碰到類似的狀況,我們也經常用類似的方式在處理,表面上結案了,暗地裡卻暗潮洶湧。不過,有人發現了這股暗潮,有人沒發現。

那麼,你呢?你看見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