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除了自閉症者輝明之外,還有一個對照組,就是輝明的姪子,輝明哥哥的兒子幸太郎。

在輝明的生活中,因為自閉症者在學習上與普通孩子不同,他們必須一步一步的學,每一個步驟都要清楚具體。只要他學會一點點新的事物,往前踏出一點點,都會讓周圍的人高興莫名,為他鼓掌。

但是相對的,幸太郎就沒這麼幸運。他是個正常的孩子,甚至是個資質還不錯的孩子。他考97分,興高采烈的拿考卷回去給媽媽看的時候,媽媽的回應卻是:「怎麼沒有考100分呢?這麼簡單的題目,應該要考100分啊!下次要再努力一點。」

看到這個畫面,我不禁想著,我們為人父母的人,在什麼時候會很單純的為小孩的一小步進步而喜悅?大概只有孩子學步期站起來踏出的那第一步,還有孩子牙牙學語時說出的第一個字而已。接下來呢?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不滿了,開始抱怨隔壁家小孩三歲就會講英文,我們家連ABC都看不懂。人家四歲就會寫自己的名字,我們家怎麼教都教不會。今天考了80分,就要求下次考90分,下次好不容易拿到90分了,卻要求再下一次考100分。

因此,幸太郎很羨慕輝明。
家人會因為輝明的小小進步而高興,輝明可以不用那麼努力用功讀書,輝明可以做他喜歡的工作。而這份工作,卻是不需要上大學、不需要拼命讀書就可以去做的工作。

幸太郎說:「輝明叔叔真好,都不用努力讀書。」
也許這句話包含著:如果不努力讀書,就可以這樣快樂的工作,那我為什麼要那麼拼命?拼到毫無生活品質可言?拼到連自己喜歡的畫畫都不准碰?

這是一個孩子在內心的吶喊。
雖然口氣很輕,很軟,但是,依舊是擲地有聲的吶喊。
我呢?我是否聽到我的孩子內心裡,那輕輕柔柔的吶喊了呢?

我們經常用量化的態度面對小孩,卻忘了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進度,有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

面對自閉症者,我們可以理解他有他的極限,有他進步的方式與速度。我們不能要求他向普通人。

但是,面對普通的孩子,不也一樣嗎?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不同的極限,有他不同的進步方式與速度,我們也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一樣。

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看出每個孩子的不一樣處,怎麼順著孩子的不同,讓孩子照著自己需要的步伐往前走。

故事中的幸太郎讓父母看見,他不要生活中只有讀書,他還喜歡畫畫,他希望花少一點時間補習,想把多出來的時間拿去學畫畫。他喜歡笑著時候的媽媽,不喜歡全力逼他念書時那個緊張、凶惡、充滿煩惱的媽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